招聘會詳情
廣納人文英才,共創多元未來
?尊敬的用人單位:
您好!衷心感謝您一直以來對我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關注與大力支持!
為搭建用人單位與我校2026屆畢業生的雙向選擇交流平臺,現定于2025年11月18日(星期二)在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校區)燈光球場舉行“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2026屆畢業生文科綜合類專場招聘會”。
在此誠摯邀請用人單位到校招賢納才,洽談校企、校地合作!
參會單位須知:
一、舉辦時間
(一)用人單位報名時間:
即日起至2025年11月14日(星期五)17:00
(二)用人單位簽到、布展時間:
2025年11月18日(星期二)8:00-9:00
?(三)現場招聘時間:
2025年11月18日(星期二)9:00-12:00
二、舉辦地點: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校區燈光球場
三、招聘規模:招聘展位50個
四、參會人員:
(一)參會學生:廣西民族大學2026屆畢業生
(二)參會單位:本次接受各類用人單位報名,包括各行業協會企業、廣大校友企業、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企、私企等
五、參會說明:
(一)展位設置
1.本次雙選會不收取展位費。
2.展位排序由主辦單位統一安排。
3.主辦單位免費為每家參會單位提供展位1個,每個展位提供1個帳篷、1張雙人桌子、3把單人椅,參會單位可根據展位規格尺寸自備招聘海報等宣傳材料。
4.根據工作需要,每家參會單位僅限1-2人參會。
5.主辦單位為每家參會單位免費提供飲用水,食宿及交通費等自理。
(二)參會方式
?1.點擊報名鏈接:https://jyb.gxmzu.edu.cn/detail/jobfair?id=25983
2.報名截止日期:2025年11月14日(星期五)17:00
3.經主辦單位審核后,將確定參會的用人單位名單在廣西民族大學畢業生就業信息網進行公布,請耐心等待結果,無需致電催促。用人單位報名審核通過后,請于2025年11月14日17點前上傳加蓋企業公章的《入校招聘公函》掃描電子版至學校云就業平臺,若無法參會,請于2025年11月14日17點前告知學校。
(三)入校方式
參會企業請現場攜帶加蓋企業公章的《入校招聘公函》從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校區南大門進入。
(四)材料提交
參會企業請攜帶加蓋企業公章的《入校招聘公函》和《校園招聘活動參會單位承諾書》紙質版提交至雙選會現場的用人單位簽到處。
六、聯系方式
(一)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聯系人:王穎超??聯系電話:0771-3260303
(二)馬克思主義學院
聯系人:謝蓓? ??聯系電話:0771-4102251
(三)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聯系人:陳曦? ??聯系電話:0771-4353681
?????
?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馬克思主義學院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2025年10月18日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簡介
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成立于2003年7月,目前設有民族學、歷史學、社會學3個本科專業,學科教學(歷史)、文物、博物館、社會工作4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民族學、中國史2個一級學科學術碩士學位授權點,民族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以及民族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截至2024年4月,學院在讀本科生998人、在籍碩士研究生438人(含來華留學碩士4人),在籍博士研究生93人(含來華留學博士16人),民族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研究人員18人。
?
本科專業介紹
民族學:
民族學專業是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廣西高等學校特色專業,設有廣西特色專業及實驗實訓教學基地(中心)。在教學與人才培養上,本專業率先實行本科生導師制,注意加強教學與科研深度融合、實踐教學與社會服務密切聯系,積極探索多方協同育人的培養機制,許多畢業生成為科研、教學和地方政府部門與事業單位的骨干,為推動學科發展、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和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出重要貢獻。本專業所依托的民族學學科是廣西重點學科,入選廣西一流學科A類,擁有民族學一級學科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設有民族學博士后流動站,是華南乃至全國民族學人類學研究的重鎮之一。
歷史學:
歷史學本科專業設于1960年,是廣西辦學時間最早的歷史專業之一。歷史學定位為師范類專業,踐行“新文科”理念,建設“大歷史”學科;發掘廣西特色教育資源,探索建立新型實踐教學模式;結合邊疆區位特色,聚焦民族師資培養。專業辦學符合學校“民族性、區域性、國際性”方向,立足廣西,扎根民族地區,輻射全國,建設成引領民族地區歷史教育的廣西一流師范專業。2006年獲得專門史碩士點,2010年獲得中國史一級學科碩士點,2015年獲得學科教學(歷史)碩士招生資格,目前是自治區優質專業、自治區歷史學優勢特色專業群立項建設專業。2022年成為廣西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社會學:
社會學本科專業于2001年開始招生,為較早的教育部直接審批的辦學單位之一,現為廣西高校唯一一個社會學本科專業。數十年來,社會學專業形成了扎根田野、從實求知的優良傳統與特色優勢。目前,社會學系設置了社會學理論、社會學研究方法、民族社會學、社會工作等多支教學團隊,全面培養“厚實的理論知識、嚴謹的研究方法、強大的實踐能力、綜合的核心素養”復合型創新型社會學一流人才。學生就業面廣,主要在黨政機關、教育、科研、文化、民族、宗教、新聞傳播等領城,以及社會團體、福利機構、企業等組織從事相關工作。
?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2026屆畢業生共有395人,其中本科生274人,研究生121人。本科生包括3個專業:民族學、歷史學(師范類)、社會學。研究生包括5個專業:民族學(博士)、民族學、中國史、學科教學(歷史)、文物與博物館。
1.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2026屆本科畢業生人數一覽表
序號 | 專業名稱 | 畢業人數 |
1 | 民族學 | 51 |
2 | 歷史學(師范類) | 119 |
3 | 社會學 | 104 |
小計 | 274 |
2.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2026屆研究生畢業生人數一覽表
序號 | 專業方向 | 畢業人數 |
1 | 民族學 | 49 |
2 | 中國史 | 13 |
3 | 學科教學(歷史) | 28 |
4 | 文物與博物館 | 31 |
小計 | 121 |
?
?
馬克思主義學院簡介
馬克思主義學院是廣西民族大學最早設立的教學機構之一,主要承擔全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研究任務。其前身為1960 年成立的馬列主義教研室,1991年更名為馬列主義教研部,1992 年與德育教研室合并組建社會科學教學部,2011年更名為馬克思主義學院。2016年獲批廣西高校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學院教工第一黨支部獲“第二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學院黨委獲“自治區黨委教育工委先進基層黨組織”和“首批新時代廣西高校黨建工作標桿院系”。現有專兼職教師112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36人,博士生導師9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52人,在讀博士9人。教師中有全國模范教師1人,廣西優秀專家1人,廣西教學名師1人,廣西優秀教師2人,廣西五一勞動獎章1人,廣西青年五四獎章1人,廣西三八紅旗手1人,廣西文化名家與“四個一批”人才1人,廣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軍人物1人,廣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卓越人才、拔尖人才4人,廣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骨干教師8人,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展示活動評選特等獎1人,教育部“全國高校優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擇優資助計劃”資助對象1人,“廣西高校優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擇優資助計劃”資助對象1人,廣西“本科高校青年教師能手”1人。
學院2000年獲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二級學科碩士點,2006年獲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碩士點,2024年獲中共黨史黨建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同時招收學科教學(思政)方向專業碩士研究生和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方向博士研究生。1978年招收中國共產黨歷史本科生,是目前廣西唯一、全國招生較早的專業。成立了廣西首家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中共黨史黨建學學科列入學校“十四五”博士點建設學科。目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近550人。學院現設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研室、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研室、思想道德與法治教研室、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研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研室、研究生思政課教研室、形勢與政策教研室、思政課實踐教學教研室和中國共產黨歷史教研室。擁有全國邊疆民族地區紅色文化“大思政課”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廣西民族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讀?悟?講?演”實踐教學創新團隊等多個教學科研團隊。獲批認定國家一流本科課程1門,自治區一流課程2門。學院擁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2個省部級重點學科。擁有4個省部級研究基地:廣西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基地、廣西人民政協理論研究工作站、廣西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基地)、廣西干部教育培訓基地。
?
馬克思馬克思主義理論畢業生共有146人,其中本科生59人,研究生87人。本科生包括1個專業中國共產黨歷史。研究生包括2個專業:學科教學(思政)、馬克思主義理論。
?
?
1.馬克思主義學院2026屆畢業生人數一覽表
?
序號 | 專業名稱 | 畢業人數 |
1 | 中國共產黨歷史(本科生) | 59 |
2 | 學科教學(思政)(碩士研究生) | 28 |
3 | 馬克思主義理論(碩士研究生) | 59 |
小計 | 146 |
?
?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簡介
廣西民族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于2016年3月組建,是由原政治學與國際關系學院的政治學類專業與管理學院的公共管理類專業整合組建而成,其最早的前身為原廣西民族學院政治系。
歷史沿革:
廣西民族大學政治系創建于1960年1月,是原廣西民族學院最早成立的三大系之一。1960年秋季招收政治學專科,1963年秋季開始招收政治學本科,政治學專業先后孵化出中共黨史、經濟管理、行政管理、法學、國際事務與國際關系等專業,學院也先后更名為政治經濟系、政治與經濟系、政法系、政法學院、政治學與國際關系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學院歷經發展建設,形成“博學篤行 養正致公”為院訓的學院文化。
黨建引領:
學院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黨建+”育人新模式,形成嚴黨風、正教風、促學風、強院風的良性育人環境,打造黨建特色品牌。2022年3月,我院研究生第一黨支部順利通過“第二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驗收,2024年4月,本科生第二黨支部入選第四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
人才培養:
學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以本為本”,推動“四個回歸”,依托“三全育人理念”,著力打造學生“五項能力”(學習思考能力、辨別取舍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行文寫作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學院為社會輸送了3萬余名本專科畢業生與研究生,大批黨政干部和管理人員脫穎而出。據統計,從政治系培養出來的副廳級以上領導干部80余人。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361人;全日制在校研究生522人,其中外國留學生10余人,分別來自緬甸、柬埔寨、越南、老撾、泰國等國家。
學科特色:
學院擁有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兩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其中,政治學一級學科下設政治學理論、中外政治制度與國際關系3個二級學科學位點;公共管理一級學科下設行政管理、社會保障、城市管理、民族地區公共管理和MPA專業碩士等二級學科學位點。2016年10月,在民族學一級學科下自主增設的民族地區公共管理二級學科博士點也落戶在此,學院已構建起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
政治學:2006年獲政治學理論與中共黨史碩士學位授權點,2010年獲政治學一級學科碩士點,2018年政治學獲廣西民族院校特色學科,2019年政治學獲國家民委重點學科。設有國家民委“一帶一路”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東盟國家政治文化與公共治理研究中心。
公共管理:1986年招收行政管理專科,1995年招收行政管理本科。2000年成為廣西第一個行政管理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2010年獲得公共管理碩士(MPA)學位授權點,2015年公共管理獲廣西民族院校特色學科,2017年獲公共管理一級學科碩士點。
專業建設:
學院堅持特色發展,推進一流專業建設。現有政治學與行政學、行政管理、國際事務與國際關系3個本科專業。
政治學專業2012年獲廣西民族大學優質專業;2015年獲廣西高校特色專業;2019年獲廣西壯族自治區一流本科專業;2020年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獲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行政管理專業2003年獲得首批廣西高等學校普通本科重點專業;2019年獲廣西壯族自治區一流本科專業;2020年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課程建設:
師資隊伍:
學院師資隊伍結構、學緣結構合理。現有在崗教職工54人,其中,專任教師41人,教授9人,副教授13人,博士生導師4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8人,占學院專任教師比例的92.6%。
教學科研:
學院現有邊疆民族地區公共安全治理研究中心、廣西城市治理與發展研究院等科研平臺與教學資源。近年來,學院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8項,省部級課題37項,廳局級課題26項;出版著作30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50余篇,核心期刊論文145余篇,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26項。
學院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秉承廣西民族大學“厚德博學、和而不同”的校訓,緊緊圍繞學校“民族性、區域性與國際性”的辦學特色,著力將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打造成區域領先、民族院校前列,且在東南亞享有一定知名度的人才培養小高地。主動為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培養政治方向明確、政治素質可靠、專業知識扎實,“下得去、上得來、用得上、靠得住”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民族干部和管理人才。
?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2026屆畢業生共有569人,其中本科生400人,研究生169人。本科生包括3個專業:行政管理、政治學與行政學、國際事務與國際關系。研究生包括2個專業:政治學、公共管理學。
1.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2026屆本科畢業生人數一覽表
序號 | 專業名稱 | 畢業人數 |
1 | 行政管理 | 240 |
2 | 政治學與行政學 | 119 |
3 | 國際事務與國際關系 | 41 |
小計 | 400 |
?
?
?
?
?
?
2.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2026屆研究生畢業生人數一覽表
序號 | 專業方向 | 畢業人數 |
1 | 政治學 | 18 |
2 | 公共管理學 | 151 |
小計 | 169 |
?
?
?
?
?
?
?
?
?
?
?
?
?
?
?
【1】凡本網注明"來源:赤水人才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于赤水人才網,轉載請必須注明赤水人才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是本著為求職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
該校近期招聘會